土炕、初雪、牛肉面,臺籍教師隴原大地邂逅“新鮮事”
土炕、初遇雪天、手工拉制的蘭州牛肉面……臺灣教師張繼元在甘肅高校執教近5年,這些在隴原大地邂逅的“新鮮事”,豐盈著他個人的生命故事,成為連接兩岸的情感紐帶,他也成為促進兩岸心理學交流發展的橋梁。
出生于臺灣高雄農村,19歲考入臺灣輔仁大學,“那時候的青春可以稱之為‘懸宕的日子’,還不太確定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直到遇上心理學?!蔽鞅睅煼洞髮W心理學院教師張繼元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分享其在甘肅的故事。
位于甘肅省會蘭州的西北師范大學,發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它的創辦開啟了中國現代高等師范教育的先河,也成為中國心理學教育的開端。
21世紀初,臺灣輔仁大學心理學專業發展迅速,心理傳記學、心理學質性研究走在學術前沿。2008年,兩岸學術交流日漸頻繁,作為臺灣輔仁大學第一批赴大陸高校交流的學生,張繼元依舊記得第一次走入中國人民大學的興奮。
隨后十年間,張繼元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跟隨老師走入大陸多所高校訪學交流。
交流期間,張繼元結識了西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舒躍育,兩人在心理學研究方面的諸多想法不謀而合,合作翻譯書籍《青年路德》,成為學術上的摯友。老朋友向他發出邀請,2019年,張繼元成為西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講師。
老師、督導、朋友、心理咨詢師……是張繼元在學校的多重角色。他的研究方向為心理傳記學、敘事心理學、質性心理學等。教學方法上,他將臺灣地區高校中的“生命故事教學法”引入大陸課堂,以課本知識、藝術作品、電影小說等為媒介,師生在課堂上進行生命體驗和交流。
“學生不再只是頭腦上的知識學習,也在做生命上的探討?!睆埨^元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了解自己,敏銳洞察到個體生命背后的故事,才能去讀懂個案背后的時代和文化意義。
課后的張繼元,是師生口中“溫柔的張老師”,是學生信任的“情緒調節師”,會用陪伴“托住正在經歷困難的你”,也是朋友周末相約爬山郊游的“好搭子”。
在甘肅生活4年多,他邂逅許多驚喜。受邀參加學生婚禮,第一次看到了黃土高原窯洞里的“炕”,張繼元激動得半宿沒睡覺。
“我觀察它是怎么生火的,還有睡炕之后,身上留有的那個獨特味道,都讓我覺得很有趣?!睆埨^元說,“在臺灣我通過電影知曉了‘炕’,如今真切體驗,讓我更加明白大陸北方民眾的生活習性、性格特點?!?/p>
讓他記憶猶新的,還有在蘭州初遇大雪的情景,他在黃河邊待了3個多小時靜享冰雪浪漫;驚喜的還有蘭州牛肉面,他任性地從毛細吃到大寬,體驗所有面型。
作為專職教師的他,多渠道搭建兩岸高校溝通的橋梁。曾任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第一屆秘書長的張繼元,在大陸積極參與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相關學術活動,通過協助舉辦論壇、邀請兩岸心理學專家訪學、線上公開課研討等多種形式,促進兩地學術交流。
此心安處是吾鄉,與君花底共風光?!疤m州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甘肅還有很多地方我未曾前往和探索,我想等待我的家人、師友,在某個時候,同享這美好時刻?!睆埨^元說。